English

靠高科技 上新产业

1999-06-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杨浦区,昔日曾有过耀眼的辉煌。在上海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它占了好几个第一:在它的土地上诞生了上海乃至中国第一家电厂、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棉纺厂……尤其是经过解放后几十年发展,它成了上海最大的工业区,1096家工业企业,曾经创造出上海28%的产值。但是,在上海90年代初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它们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杨浦区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区级经济朝何种方向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内众多企业的前途,更影响到杨浦经济的命运。

利用区位优势,以推进高科技产业化、产学研一体为抓手,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结构升级优化,区长岑富荣向记者介绍了杨浦的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他说,杨浦区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它是上海最大的科教区,区域内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占上海高校数目1/3强;区内还有100余家各类科研院所,人才济济。1996年以来,杨浦先后启动了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杨浦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工程,环绕“大学群”,率先建成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项目。仅1998年,就有84家高科技和孵化企业入驻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产值达到5亿元。今年1至4月份,申请入驻的高科技企业已有50多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园区和孵化基地的引进项目中,新兴支柱产业达到70%以上,涌现出一批有相当规模、年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像复旦生物技术和网络工程公司、万申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博道基因技术有限公司、IDN(中国)电讯技术有限公司、创一磁盘(上海)有限公司已经产生规模效益。

这只是开始,岑富荣肯定地说:目前要做的事是争取在一两年内建成集科技孵化、办公、商务中心为一体的园区总部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信息通讯、生物医药工程、环保和新材料产业为主的格局,争取在2000年园区产销值达到10亿元。在复旦、同济大学周边形成若干个高科技企业群;建成同济“科技一条街”和“科技产业小区”。并且,加快孵化企业科技成果与区域内工业企业的嫁接,从根本上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结构优化,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区科委还将扩展招商引资的范围,到北京,到全国各地,到国外,以优惠的政策、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充分的发展空间,引来凤凰驻留杨浦大地。

岑富荣介绍说,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区政府的职能部门简化了入园企业的登记手续,科委、财政、税务、工商、物价和人事部门建立了定期定点在园区和孵化基地现场咨询办公制度,提供一门式一条龙服务。区政府还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由财政直接投入,另一方面在税收上采取区财政列收列支返回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撑。

岑区长深信,依托区域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换,假以时日,杨浦会逐渐崛起一个高科技企业群,带动杨浦步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迎来21世纪新的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